人才学学科发展面临五大问题

发布时间:2014-09-12  来源:  发布单位:人员机构

  中国人才学自改革开放之初起步之后,先后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迅速发展、90年代的相对停滞,以及21世纪以来的稳步发展三个阶段。与西方引进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学科相比,人才学作为中国本土独创的学科,天然具有中国特色。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而且对我国当前人才强国战略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然而,人才学学科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不回避、认真反思有助于它日益走向成熟。

  第一,从理论概念来看,人才学基本概念尚未达成共识。学科对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达成共识,是一门独立学科确立的重要标志之一。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人才学已经初步形成一些相对独立的概念,然而也存在核心概念模糊、尚未形成共识等问题。比如,作为学科立足基础的“人才”概念,是在改革开放之初按照“学历和职称”的统计学标准界定的,这就比较僵化而且逐渐落后于时代;目前形成的以“创造性”为核心的概念内涵是一大进步,但对“创造性”还缺乏足够深入的研究,使其显得有些模糊不清。另外,人才学其他一些主要概念,如人才素质、人才效能、人才贡献率等,也亟待科学定义和达成共识。核心概念的模糊性和学科的交叉性使得人才学学科的外延比较宽泛、涉及面广,因而学科界限反而不够清晰。

  由此可见,人才学学科需要继续厘清核心概念的主要含义,探索人才的内在价值和科学内涵。

  第二,从理论建构来看,人才学尚待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目前人才学已经初步形成包括基础理论、交叉学科、专门学科等多个支撑学科框架,但在理论建构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首先是人才学理论建构多停留在概念分析的层面,实证研究基础上的成果相对缺乏。其次是人才学理论回顾多停留在过程描述层面,而批判性学科反思相对较少,然而往往是这种反思能够促使学界意识到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加以完善改进,促进学科意识和学科地位的增强。最后是人才学科的研究方法目前尚未构成方法系统。

  理论来源于科学方法和经验事实的有效结合,人才学的理论构建可以从实证方法普及、基础数据共享、借鉴成熟学科、适当引进西方经验等几个方面入手来完善。

  第三,从学科地位来看,人才学尚未成为公认的主流学科。中国当代人才学诞生在20世纪80年代,与一些哲学社会科学同样经历了发展的起落。人才学的学科地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否进入专业目录。在鼎盛时期,全国开设人才学课程的大学达200多所,但后来,当同时期产生或恢复的一些学科逐渐得到教育主管机构的认可而进入本科或研究生专业目录时,人才学却没有入选,在后备研究人才积累上开始落后。另一方面,学科层次定位。人才学在2012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从三级学科升级为二级学科,学科地位有所提高,但也仅有极少数高校开设人才学相关的硕士或博士研究方向。这说明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或学术分类的人才学虽得到一定认可,但与为培养专业人才而设立的高校专业学科尚有距离。

  人才学学科在社会科学知识谱系中所处的位置与学科的逻辑起点以及对这些方面的论证,成为制约学科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看来,人才学进入专业目录的一个可行途径是与研究内容相近并已进入高校专业目录的人力资源管理整合,形成人才管理专业。

  第四,从研究队伍来看,人才学研究队伍规模较小且不稳定。学科地位尚未得到公认以及缺乏坚实的学科依托造成了人才学研究队伍规模小和不稳定的状况。与高校专业目录的长期脱离使得人才学研究队伍很少有科班出身,人员也不够稳定;初创时期的老一代人才学者目前仍然活跃在一线,有影响力的中青年学者数量不多;单个学者的研究也不够深入系统,比如查询一些有代表性的人才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多数成果问题比较分散,聚焦在某一领域持续深入钻研的学者不多。

  因此,人才学界需下力气培养和留住一批精于深耕的专业精英,使其能够在人才研究领域长期钻研,推进人才学理论研究的广度、深度和高度。

  第五,从研究成果来看,人才学对现实回应与指导力度不够。人才理论研究所形成的结论需要经验事实支持,更要成为现实的指南。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人力资本作用的增强,全社会对人才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人才学界为此作了很多努力,在不少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但客观上讲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教科书式的成果较多,一些具体领域和解决实务的研究成果则流于空泛,难以形成切实可行的实务指导;在互联网对人才发展规律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才成才的促进与障碍、推进人才政策开放度等重大现实问题上,当今人才学界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理论回应,更别说产生跨界学术影响力。中国人才学界提出或从西方引入一些先进的人才理念,对国家与各地的人才规划和人才工作起到理论指导作用,但对这些理念如何在当下中国落实则研究不足,因而不能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和操作上的可靠依据。

  对现实回应与指导力度不够的主要根源除了理论建构不够之外,与科学实证方法没有得到广泛运用也有关系。为避免就事论事的局限,在人才学研究中需要找到现实中的某些具体问题作为切入点,实地调研就非常必要,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可以结合传统文化、中西比较和跨学科研究等进行,以便提出更加切中现实的研究思路和解决方案。

【 打印 | 关闭 】